粮价如刀-《明末隐龙》
第(2/3)页
伙计笑着举起手中一张淡黄色的纸片 —— 正是 “蜀锦券”,对着人群展示道:“大伙儿瞅好了!这就是‘蜀锦券’,上面印着蜀地的锦纹,用的是专门的纸和颜料,旁人仿不来!持这券买米,每石再便宜五分,只要四钱五!而且这券不光能买米,将来在咱们北方,换布、换盐、换铁器都成,比清廷的银票还好用,走到哪儿都能花,您了就放一百个心!”
“蜀锦券?那是嘛玩意儿?能当银子使不?” 人群中一个穿着补丁布裙的妇人问道,她怀里抱着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,孩子的小脸蜡黄,正睁着大眼睛盯着粮铺里的米袋,小嘴还不停蠕动,像是在咽口水,“俺家那口子前儿刚去码头扛活,就赚了几文钱,够不够换券啊?俺就想给娃子买口米,让他尝尝饱饭的滋味。”
“够!怎么不够!” 伙计连忙说道,语气里满是热情,“您了要是没银子,用粮食、布匹也能换蜀锦券!哪怕您了只有几文钱,也能先换半石米,绝不让您了空手回去!甭管有钱没钱,先让娃子吃饱饭才是正经的!”
“不行!俺不同意!” 一个穿着兵丁服饰的汉子突然挤了进来,腰里别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腰刀,走路摇摇晃晃,是天津卫汛的清兵。他是粮商李三花钱买通的,专门来这儿找碴,嘴里还喷着酒气:“奉知府大人之命,川东反贼私运粮食,扰乱市场,此粮铺即刻查封!谁敢买米,就是通敌!通敌可是杀头的罪,你们不怕?” 说着,他就要去掀粮铺的木牌,动作却有些笨拙。
“你敢!” 王二一把抓住清兵的手腕,怒目圆睁,“你拿了粮商的好处,就来欺负俺们百姓?俺们买袋米怎么就通敌了?你今天要是敢掀木牌,俺们就去知府衙门告状,让全城百姓都瞅瞅你们这些官爷的嘴脸,看看你们是怎么帮着粮商欺负老百姓的!”
“对!告状去!俺们这么多人,还怕他一个醉鬼!” 人群纷纷响应,有的百姓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子,对着清兵怒目而视,“别以为穿了身官服就了不起,俺们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!” 清兵被吓得后退一步,酒也醒了大半,色厉内荏地喊道:“你们… 你们想造 反?可是要株连九族的!”
“造 反也是你们逼的!” 张老汉气得浑身发抖,拐杖重重地敲在地上,发出 “咚咚” 的声响,“崇祯十七年,粮价十两一石,你们不管;如今川东新军给俺们便宜米,你们倒来查封!你们是想让俺们都饿死吗?俺告诉你们,今天这米,俺们买定了!谁也别想拦着!就算是死,俺们也要做个饱死鬼!”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,越来越近。只见一队穿着青色号服的士兵骑着马赶来,为首的是个年轻将领,身姿挺拔,手里举着一面 “川东新军” 的旗帜,在晨光中格外醒目。他勒住马,对着人群抱了抱拳,声音洪亮,带着一股正气:“诸位老乡莫慌!俺们是川东新军的护粮队,奉大帅之命,保护粮铺安全,确保每位百姓都能买到便宜米!方才那位兵爷,若是再敢阻挠,就按扰乱民生处置,绝不姑息!”
清兵见对方人多势众,个个精神抖擞,吓得脸都白了,连忙收起腰刀,灰溜溜地跑了,嘴里还不忘喊着 “你们等着,俺去叫人”,却没一个人当真。人群瞬间爆发出欢呼声,比刚才更响亮,纷纷朝着粮铺涌去,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王二拍了拍年轻将领的马背,大声说道:“将军!您可来得太及时了!俺们老百姓,就盼着你们这样的队伍啊!能为百姓着想,比那些当官的强百倍!”
队伍从粮铺门口一直延伸到海河岸边,足足有三里多长,像一条蜿蜒的巨龙。有的人家推着独轮车,车上放着空麻袋,嘴里念叨着 “多买两石,省得下回再跑,可着劲儿买,让家里人都吃饱”;有的老人被儿孙搀扶着,手里紧紧攥着银子,生怕被人抢了去,嘴里还不停嘱咐 “慢点儿,别摔着,买着米就行,不急”;还有的年轻小伙儿主动帮着维持秩序,喊着 “大家别挤,都有份!按顺序来,谁也落不下!咱们都是老百姓,互相让着点”。
第(2/3)页